積學養氣  華梵大學校友張書豪舉辦書法篆刻文創藝術展

This is an image
張書豪的書法篆刻的藝術創作作品。(圖片來源:RISE ART STUDIO)

今年畢業的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碩士校友張書豪,從事書法篆刻藝術創作多年,作品創意十足且意韻生動,厚積薄發,能將書法篆刻的藝術創意美學,上升至極度的視覺震撼,更獲得藝術文化圈的專業肯定,並獲獎無數,11月1日至22日在臺北市仁愛路RISE ART STUDIO舉辦「積學養氣——張書豪書法篆刻文創藝術展」,展出系列創意作品。


This is an image
張書豪作品。(圖片來源:RISE ART STUDIO)

張書豪近期所完成一件後現代藝術美學的複合媒材型創作,內容定名為「澄懷觀道」,將在展場中首次亮麗登場。畫心尺寸約為30號,長90公分,寬60公分,畫面是以《道德經》經句爲内容主體,透過12方篆刻封泥印為基底素材,模擬青銅器表面鑄銘古漢字的效果,加以大篆金文的撰寫,呈現「澄懷觀道」的藝術與哲學文化意涵。

畫面中隱約可見的是大篆金文「道」,透過「澄懷」以觀「道」來抒情暗喻,藉以摒棄雜念,澄明胸懷,讓心靈虛空,才能透視大千世界。畫面左方書寫大篆金文「大其子子孫孫萬年永寶用」,是為這件作品留下註解,而這藝術創作的創新表現形態,意寓著希望子子孫孫嚮往藝術與哲學之道,生生世世,享受無限美好。該古漢字「道」,朦朧似的大篆金文書法,隱約出現在畫面的中心,與「澄懷」二字合而唯一,讓觀者存乎一心。



This is an image
張書豪作品。(圖片來源:RISE ART STUDIO)

此次書法篆刻文創藝術展的作品,從構思、設計、備料、書寫、用色等過程,都是張書豪費盡心力的創作。他以詮釋老子《道德經》哲學與藝術的文化思想爲主要,從欣賞書法藝術作品的第一層次,進而欣賞篆刻藝術作品的第二層次,最後能夠體會人生的「道」,才是實踐人生終極的藝術層次。

作品内容中所採用大篆金文書法等載體,象徵回溯中華古漢字文化發展的初始,也同樣象徵著漢字文化歷史的演進、哲學文化思想與藝術氣息的生成美學。張書豪更巧妙的將商周時期鐘鼎銘文的書法鑄銘、秦朝至魏晉時期篆刻封泥,與東周春秋時期老子哲學思想內涵相互融合,交相輝映。

此次張書豪展覽的作品風格獨特,且品相各異,除了有當代雕塑型的文創作品、書法篆刻的創意表現,還有後現代藝術的複合媒材型創作,用色內斂低調,只為生成作品所需的藝術形態與價值,歡迎大眾前往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