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觀三眛展」展出佛藝系師生「禪藝創作研究」課程的作品。
華梵文物館「微觀三昧—禪藝心象創作展」於11月22日隆重開幕,展出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兼任教授蘇佩萱老師「禪藝創作研究」課程師生於禪定境界中完成的作品,非常具有特色,吸引許多佛教藝術界人士前往參觀,並祝華梵佛藝系能執世界牛耳,成為21世紀全球佛教藝術的最高領導者。
「微觀三昧—禪藝心象創作展」在美術與文創學系研究生童雅芃悠揚的古琴演奏聲中揭開序幕。
「三昧」是梵語的音譯,意譯為禪定,展覽共分「微型枯山水」、「禪藝手札」、「心經演繹」、「微觀自在」四類型,在蘇佩萱教授帶領下,由佛藝系碩士在職專班以及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同學共同創作,聯合舉辦。
展覽核心以南宗禪、日本禪宗為脈軸,體驗六祖壇經「遊戲三昧」與金剛經、心經的境界,並跟隨華梵創辦人曉雲導師體現佛教藝術的精神,以最直觀不造作的六根覺察,呈現創作者本覺之心所顯之象,帶領觀眾體驗前所未有的禪定到破禪之旅。開幕典禮上賓客雲集,參觀者駱繹不絕,對於如此難得一見的展覽都想一窺堂奧。
展場上最吸睛的畫面,莫過於垂掛在天花板上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布幔彩繪。
蘇佩萱教授於開幕致詞時說明,這是以「遊戲三昧」支撐的集體創作,創作前先請太極拳國家級教練、佛藝系碩士班二年級賴月英同學引導大家練太極,將氣息調勻,接著靜默數息,於心中靜誦阿彌陀佛聖號或六字大明咒,透過音覺內觀,感受周遭的細微變化,接著在默照狀態下安靜來到工作區,大家圍繞著布幔開始創作,將心中的悟境自在揮灑出來。

林從一校長致詞。
對於如此特別的創作,華梵大學林從一校長說,哲學家維根斯坦曾說,人只要有恐懼,就不會有真正的喜悅與快樂,而最大的恐懼莫過於死亡,但生命有開始便有結束,若活在時間流中,自然便會生起死亡的恐懼,只有活在當下,無過去與未來的時間性,才不會有死亡的恐懼,甚至會產生極度的快樂。
林從一校長表示,此次「微觀三昧」展覽所呈現的就是念念之間的當下,永恆的喜悅與泉源,而華梵大學最大的特色正是「寧靜之學」,未來將透過更多機會落實與展現給全世界知道。
前來看展並應邀致詞的文化大學佛教藝術史學者陳清香教授感動的說,一踏進華梵文物館,就有曉雲法師尚在人間的感覺,不僅所有作品都展現出曉雲導師的創校理念,更特別的是當中還有油畫與歐風作品,讓人感受到傳統上側重東方美學的佛教藝術已進入全球化的未來世界,華梵大學幾乎站在佛教藝術的領導地位,透過藝術將佛法傳播到全球。

「微觀三眛」展指導教授蘇佩萱老師致詞。

文化大學陳清香教授致詞。
陳清香教授期許華梵大學成為21世紀全球佛藝創作中心,帶領更多年輕學子在戒定慧三學中,創作出境界非常高的作品,引領更多人在圖像中悟道。

中山社區大學宋妍嫿老師致詞。
中山社區大學宋妍嫿老師稱許「微觀三昧」創作展指導教授蘇沛萱就像傳燈人,協助同學將燈一一點亮,將每位創作者的初心透過內觀沉澱下來的體會呈現出來,真是不簡單。
另外,包括藝術家吳正富、張秀足,以及華梵大學簡江儒教務長、黃智陽主任秘書、佛教藝術學系釋智善主任、華梵文物館陳娟珠主任等人也都到場致賀或致詞,為「微觀三昧—禪藝心象創作展」參展師生加油打氣。
展覽期間至12月6日為止,歡迎社會大眾前往華梵大學華梵文物館特展廳參觀。

「微觀三眛」展創作同學。

林郁伶同學展出作品。

莊淑珍同學展出作品。

吳佩憶同學展出作品。

美術與文創學系研究生童雅芃古琴表演。

簡江儒教務長致詞。

黃智陽主秘致詞。

佛教藝術學系主任智善法師致詞。

華梵文物館陳娟珠主任致詞。

創作同學進行作品導覽。

微觀三昧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