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冬陽」般的溫暖交流!黃智陽院長辦當代藝術家收藏展

這是一張圖片
黃智陽教授「冬陽——當代藝術家收藏展」在華梵大學新北板橋中心橋藝術空間展出。

收藏藝術品就如同收藏記憶,會如冬天溫暖的陽光一般,慢慢暖入心田;華梵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院長兼主任秘書黃智陽教授26日舉辦「冬陽——當代藝術家收藏展」開幕茶會,展出歷年收藏的當代藝術家作品,當初的創作者也紛紛回來看展,師生、好友齊聚重溫舊夢,場面溫馨感人。

這是一張圖片 

華梵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院長黃智陽教授致詞。

黃智陽院長(黃陽)是國內知名的書藝家,在華梵任教二十餘年,桃李滿天下,並曾擔任桃園橫山書法藝術館開館展的策展人,藝術眼光精準獨到,喜愛書畫藝術的他,自己擁有一間收藏室,收藏了數百件藝術品,近日他精挑細選了連建興等20位藝術家共40件年輕時的藝術創作,在華梵大學新北板橋中心「橋藝術空間」公開展出,吸引許多人前往參觀。

這是一張圖片

臺灣魔幻寫實畫家、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兼任老師連建興的作品〈午後的八斗子〉。

黃智陽院長謙虛的說,「吾雖不善畫,曉畫莫若我」,許多人以為收藏藝術品的目的是為了投資,但對他個人而言,更大的成分是在與藝術家交流的當下,對於才華洋溢的創作特別有所感,基於鼓勵年輕藝術家繼續創作下去,才將有潛力的作品買下收藏,希望成為善的循環,讓他們的藝術之路走得更長遠。

這是一張圖片

華梵大學校友段立璿說明創作歷程。

在黃智陽院長的藏品中,學生的作品就占了很大一部分;例如會場展出華梵大學校友段立璿的畢業展作品,就是因為當初擔心段立璿畢業後的生計,在段立璿一句「老師,要不要乾脆將我的作品買下?」的開玩笑詢問下,黃智陽院長竟然二話不說立即答應,結果一收藏就是十年光陰。

段立璿26日特地在投票結束後趕到現場參加「冬陽」開幕茶會,看到自己學生時代的作品竟然還完好如初地被保存下來,而且竟能掛在牆上公開展出,忍不住住激動地頻頻拭淚。

這是一張圖片

段立璿的作品〈彩墨複合媒材〉。

她說,其實畢業後的創作之路並不順遂,但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自己仍堅持要找一份拿畫筆的工作,現在成為一位美甲師,在指甲上作畫,終於找回了以前的自己。段立璿哽咽地說,若沒有當初黃智陽院長自掏腰包情感相挺,以行動告訴她「你很棒」,自己真的無法堅持下去,「感謝老師做了這麼有溫度的事!」

這是一張圖片

陳科偉的作品〈不盼緣盡仍留慈悲〉。

另一位參展者、畢業十多年的華梵大學校友陳科偉也說,他正是黃智陽院長口中被幫助的眾多創作者之一,很開心看到自己當年生的「孩子」仍被照顧得很好,目前擔任美編的他,這些年來一直在工作與創作之間力求平衡,未來也會在創作之路上堅持下去。

這是一張圖片

華梵大學校友陳科偉感謝黃智陽院長在學生時期的支持與鼓勵。

四年前自華梵大學畢業的謝子凡,學生時代以一手抽象的線條,完成介於唯美與身體感之間的作品〈頃溢〉,獲得黃智陽院長高度好評,買下她一系列的蜂巢創作,鼓舞了她繼續往更具思想性的藝術史領域鑽研。謝子凡說,創作需要沉澱與邏輯性,雖然現在就讀研究所,但未來仍不會放棄創作的志趣。


這是一張圖片
華梵大學校友謝子凡(左)在作品〈頃溢〉前與黃智陽院長合影。

華梵大學林從一校長致詞表示,黃智陽院長將收藏藝術品視為與藝術家溝通和個人記憶的重要歷程,並且大方資助有潛力的學生,成為他們畢業後擁抱藝術的最大動力,這種精神非常令人感動。

這是一張圖片

華梵大學林從一校長致詞。

華梵大學李天任董事則稱許黃智陽院長藝術眼光獨到,是非常好的藝術家、收藏家與教育工作者,他為了資助年輕藝術家,不惜成本購入他們的創作,其實也在發掘潛力股,尤其在回顧自己藏品時,那種記憶湧上心頭的喜悅,相信就值回票價了。

這是一張圖片

華梵大學李天任董事致詞。

蒲添生雕塑紀念館蒲浩志館長、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學研究中心鄭政誠主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白適銘主任等藝文界人士也特地來參加「冬陽」開幕茶會,對於黃智陽院長鼓勵後進的辦學熱情都相當感動,對於現場展品的藝術表現也讚譽有加。

這是一張圖片

蒲添生雕塑紀念館蒲浩志館長致詞。

黃智陽院長「冬陽——當代藝術家收藏展」展期至11月30日止,地點在華梵大學新北板橋中心「橋藝術空間」(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二段242號6樓),歡迎社會大眾前往參觀。

這是一張圖片

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學研究中心鄭政誠主任致詞。

這是一張圖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白適銘主任致詞。

這是一張圖片

「冬陽——當代藝術家收藏展」歡迎民眾前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