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新聞活動

Announcement&News
:::


2025第二屆天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合影。

2025第二屆天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17日起一連兩天在華梵大學覺照樓國際會議廳盛大舉行,首日邀請法鼓文理學院、臺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惠敏法師進行專題演講,他對曉雲導師提倡的園林思想以及華梵走出的精緻山林大學特色給予高度肯定,認為這是全世界未來努力的方向。

2025第二屆天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是華梵大學紀念創辦人曉雲導師禪寂21週年系列活動的壓軸場,共有來自中、日、韓、臺等地共15位重量級學者發表論文,共同聚焦探討天台學所含融、開展的「華梵曉雲學」相關理論與實踐內涵,深化以佛學底蘊為主軸的佛教藝術教育研究取向。


2025第二屆天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盛大舉行開幕式。

華梵大學董事長悟觀法師於開幕式致詞表示,她近日重新思考曉雲導師提倡的園林思想,深覺非常具有傳統儒釋道的精神,導師以此開展出獨特的覺之教育,更成為華梵園林思想的重要特色,明年第三屆天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就將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康特教授以園林思想為主題進行籌劃。

李天任校長也說,今日的華梵大學正處於轉化為「精緻型山林大學」的重要階段,天台學研討會以「天台思想」為主軸,自2024年首屆研討會即確立「佛學底蘊為根、藝術人文為翼」的研究方向,期望透過國際學界的持續交流,推動天台學研究、詮釋與應用邁向更寬廣的境界,更是對「華梵曉雲學」的深化與開展。



華梵大學董事長悟觀法師(左)致贈紀念品給首場專題演講者惠敏法師。

而今日首場專題演講即深具當代意識與應用性,惠敏法師以天台宗的「草木成佛說」為核心,探討其思想源流及在當代環境倫理中的意義,並結合國際自然保育新範式「其他有效區域保育措施」(OECMs),提出宗教與自然共生的可能途徑。

惠敏法師說,如何與自然共生是全世界的目標,華梵大學以精緻山林大學為定位的園林思想,正符合未來全世界努力的方向,天台宗「草木成佛說」的平等生命觀與OECMs的共生理念相契合,既能為佛教實踐者提供環境行動的宗教正當性,也能為政策制訂者開創跨領域合作的新契機。


臺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惠敏法師專題演講內容相當精彩與契合當代環保意識。

他強調,唯有將宗教哲學內化為實際行動,才能在當代生態危機中實現「心淨國土淨」的願景,推動人類與自然的和解與永續共生。

為期兩天的第二屆天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18日舉行最精彩的圓桌座談與閉幕典禮,並請到重量級佛學研究學者、前中研院文哲所特聘研究員吳汝鈞教授進行專題演講「天台佛學的當代詮釋」。他不斷強調「中道佛性」才是智者大師最核心的思想,只有能活動的終極真理,才能在世間教化眾生。


知名佛教學者吳汝鈞教授(左)親赴華梵大學第二屆天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

吳汝鈞教授是知名的佛教學者,尤擅天台學研究,華梵大學董事長悟觀法師今日以「崇拜」兩字形容對吳汝鈞的敬意,她說,兩年前被教授所著的《純粹力動現象學》一書吸引,看完後又將他全部的著作看了一遍,終於清楚貫連純粹力動與天台學的關係。

悟觀董事長表示,創辦人曉雲導師曾說,「教育和我的生命是一體的,它將陪伴我到生命的最後一天」,這是一種生死相許的宗教情懷,令人動容,而吳汝鈞教授則是以「做學問」生死相許。


華梵大學董事長悟觀法師對吳汝鈞教授的天台學研究深表崇拜,希望華梵師生都能學習他以生死相許的做學問精神。

悟觀董事長也讚嘆這次演講的機緣殊勝難得,因為吳汝鈞教授即將結束在台灣的生活返回香港,離台前華梵有幸邀請到他本人蒞校演講,而曉雲導師在世時,吳教授也常來華梵授課,證明吳教授與華梵的因緣真的很深。

吳汝鈞教授指出,日本與西方學者研究天台宗智者大師的思想,都將焦點放在天台三大部,卻忽略了大師晚年對《維摩經》的疏釋,因為這是他離世前一兩年親自撰寫的,應更能代表他最成熟的思想。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康特教授發表論文,德國籍的他明年並將負責籌劃以「園林思想」為主題的第三屆天台學國際研討會。

吳如鈞教授認為,理解智者大師的天台學,應將核心放在中道佛性的觀念上,這在其對《維摩經》的疏釋中即提到許多,但日本與西方學者卻以三觀、三論作為解讀,是本末倒置,並不恰當。

他進一步指出,中道佛性在智者大師的天台思想中具有關鍵性地位,如果不提中道佛性,就不能交代智者大師的判教理論;而他個人提出以純粹力動作為終極真理的中道佛性觀念,強調終極真理的功用性與動感性,只有能活動的終極真理,才能對世間產生種種影響,在道德上教化眾生,在宗教上轉化眾生,此即是受到智者大師的影響。


研討會最後舉行圓桌座談。

悟觀董事長最後總結,今日吳汝鈞教授現身說法,就是鼓勵大家用自己的生命做學問;她並以智者大師所說「己心中所行門」期勉與會者,將道理放在心中好好修持,自覺覺他。第二屆天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至此圓滿閉幕,眾人相約明年再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