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新聞活動

Announcement&News
:::


創辦人禪寂祈福法會現場。

10月15日是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導師禪寂21週年,華梵大學校覺室特地舉辦為期一週的紀念活動。13日率先登場的是創辦人禪寂祈福法會與清涼藝展,與會者齊聲恭誦經典,並參觀曉雲導師、弘一大師、高劍父、饒宗頤等知名書畫家的藝術作品,一同追憶一代高僧教育家。


清涼藝展展出曉雲導師的老師、嶺南畫派祖師高劍父作品。

曉雲導師當年拿出自己的畫作義賣,為華梵大學募得了第一筆經費,才能於79歲高齡時創辦華梵大學,推動覺之教育,立下「人文與科技融匯,慈悲與智慧相生」的辦學宗旨。

她將華梵與自己的生命視為一體,曾說「教育將陪伴我到生命的最後一天」,並以「有太陽的一天,就有華梵大學」勉勵同仁辦出特色,培育良才,無私奉獻的精神令許多人深感敬佩。


曉雲導師禪寂21週年紀念活動在覺照樓國際會議廳舉行。

值此曉雲導師禪寂21週年前夕,華梵校覺室緬懷導師德澤,今日上午於覺照樓國際會議廳舉行「創辦人禪寂祈福法會」,在佛教藝術學系多名法師學生的悠揚梵唄聲下,由董事長悟觀法師帶領大眾恭誦金剛經、藥師經等經典,中午再前往導師創辦的華梵文物館,為「清涼藝展」開幕。


清涼藝展賓客雲集。

開幕式貴賓雲集,除了眾多校內師生擠滿現場,還有花蓮慈濟醫院吳彬安副院長、長歌藝術傳播吳放社長、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蘇佩萱教授等多名校外人士前來觀展。


前副總統李元簇的作品〈心經〉也在這次展覽中亮相。

現場展出曉雲導師〈苦行圖〉、〈成等正覺〉、〈喜馬拉雅山〉、〈恆河之曉〉等多件畫作,以及弘一大師、高劍父、饒宗頤等知名書法家的墨寶,包括夢參老和尚致贈華梵大學朱建民前校長的〈善用其心〉與前副總統李元簇捐贈華梵的書法作品〈心經〉,此次也一併展現在大眾面前。


華梵大學悟觀董事長致詞。

悟觀董事長於開幕式致詞表示,今年清涼藝展主題訂為「空生大覺」,讓她感觸良多,導師雖已不在,但她的思想與精神卻永遠活在每個華梵人心裡,只要踏進校門、步上大學之道、看著三朵蓮花的隱喻與每棟大樓的建物名稱,乃至走在校園中每一個角落,都能深深感受到創辦人的內在與宗旨。


清涼藝展展出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導師的名作〈空生大覺〉。

悟觀董事長並表示,般若淨化思想與菩薩悲智精神是曉雲導師最重要的內在宗旨,創辦華梵大學就是菩薩悲智精神的展現,而菩薩悲智精神又靠般若淨化思想而來,「當淨化身口意三業,內心如實呈現的東西不經任何隱瞞,出自本真狀態,就是真清淨。」


清涼藝展展出弘一大師的墨寶。

悟觀董事長也說,導師於民國63年開辦清涼藝展,命名「清涼」應是受到弘一大師影響,期盼每一位華梵人都能學習菩薩悲智精神與般若淨化思想,讓華梵在艱難環境中一步步繼續向前走,堅毅不放棄。


華梵文物館陳娟珠主任展示曉雲導師年輕未出家時寰宇周行的照片。

李天任校長指出,「清涼」有好幾層意義,包括心靈的平靜與安寧、解脫的象徵,另外也是智慧的表現,代表不被無明困擾,以及慈悲之心和自然的狀態,而這也是修行者追求的境界,若能以此觀點看待清涼藝展與創辦人的畫作,相信就會有不同的心境和體悟。


長歌藝術傳播吳放社長致詞。

吳放社長說,今日開車上來華梵,沿路充滿了登天仰望的心情,曉雲導師能做到藝術弘法的大業,令人深感動容,她就像天上永不熄滅的閃耀恆星,引領著校內每一位有如行星的華梵人,為尚未完成的大業堅定努力。


花蓮慈濟醫院吳彬安副院長(右一)與華梵大學董事長悟觀法師(左二)、李天任校長(右二)、人文與藝術學院黃智陽院長合影。

吳彬安副院長和蘇佩萱教授都是曉雲導師的弟子,兩人感性談起與導師相識的因緣,吳彬安副院長並當場高歌一曲弘一大師的〈清涼歌〉,獻給導師與清涼藝展;蘇佩萱教授則提到文物館是大學的立命根本,以及妥善保存曉雲導師與其他書畫大師作品的重要性。


曉雲導師的作品吸引師生拍照留念。

眾人最後在華梵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黃智陽院長的專業導覽下,細細欣賞了曉雲導師的作品,以及導師師從的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親筆致贈導師的狂草〈向世界藝術迎趕上去〉,和弘一大師珍貴墨寶〈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知名漢學家兼書法家饒宗頤的〈庭前柏樹子〉、〈華梵人文教育的實踐〉等大作。


曉雲導師的作品〈夜睹明星〉。

在參觀這些上乘的藝術作品之餘,眾人也紛紛感念曉雲導師終生不建寺廟、不當住持,只願辦校興學的宏願,以及「以藝入道」設立華梵文物館,留給後輩師生如此珍貴的文化資產。


清涼藝展展出多幅曉雲導師的作品與年輕時的照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