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新聞活動

Announcement&News
:::


見護法師演講吸引許多華梵師生前來聆聽。

華梵大學佛教學院與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舉辦大師開講活動,5日邀請般若法航基金會創辦人、般若禪寺住持見護法師主講「佛性、覺性與空性」,吸引了近二百名學生前往覺照樓國際會議廳聽講。見護法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分享觀點,令參加者受益良多。

見護法師為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SD)電腦神經網路博士,1994年在中台禪寺出家,2000年派至美國弘法,於台美兩地傳播禪法種子,曾任中台佛教學院院長、美國佛門寺、太谷精舍、佛寶寺住持,2022年在美成立般若法航基金會,奔波於美、歐、亞洲及在線上指導禪修,弘法度眾。


見護法師蒞臨華梵大學演講,詢問現場師生對成佛有沒有信心。

第一次來到華梵校園的見護法師說,他一進校門,就被優雅的環境所攝受,華梵具有很棒的學習與修行氛圍,大家能在這裡求學,真的很有福報!

見護法師從佛性開始,一直談到空性與覺性,探討三者的關連與共通之處,除了引經據典,過程中也不時向師生提問,並舉日常生活中會遭遇的狀況為例,讓同學都能理解與感同身受。

他也特別提醒大家,許多學佛人因種種原因,對自己是否能成佛沒有信心,但佛是大覺者,祂對每個人成佛都很有信心,我們又該如何對自己產生信心呢?


華梵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高柏園致歡迎詞。

見護法師強調,只要了解佛法、認真思維,就能清楚理解人生的困難和挑戰,對自己產生成佛的信心,而「四聖諦」——苦、集、滅、道就是解決世間所有問題的SOP(標準作業程序)。

見護法師也提到修行人和無修行人的差別,在於意識如何思維、境界如何觀看、行為如何反應;例如有人罵「你是豬」,一般人可能立刻起嗔心,直接反擊「我不是豬,你才是」;但修行人可能就會在冷靜思考後說:「有人說豬比狗聰明,所以謝謝你稱讚我很聰明!」


華梵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高柏園(左)致贈紀念品給見護法師。

「意識能力的高低會隨業力、緣起而轉,並形成不同的等級。」見護法師指出,如何轉識成智,並讓當下這一念了知的清淨心時時都在,就是禪宗祖師常講的「佛性」。

精彩的演講結束後,眾人意猶未盡,華梵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高柏園特地代表學校致贈紀念品,期待下次有緣再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