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Close
選單
:::
搜尋
網站導覽
捐款資訊
校務資訊系統
EN
新生
在校生
教職員
校友
關於華梵
認識華梵
創辦人
創校理念與辦學宗旨
校訓及校歌
校長
歷任校長
校徽
數位校史館
校園地圖導覽
園林境教導覽
新聞活動
校園焦點
媒體報導
華梵導報
最新消息
活動快報
校友之光
防疫資訊
學校資訊
學校資訊
獎助學金專區
新生覺之教育獎學金
弱勢學生助學計畫
校內其他獎學金
學雜費專區
學雜費查詢
學生就學貸款
募款專區
捐款資訊
校務及財務資訊公開專區
交通資訊
教學單位
人文與藝術學院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美術與文創學系
智慧生活科技學院
智慧生活科技學系
設計與創意學院
智慧生活設計學系
攝影與VR設計學系
佛教學院
佛教藝術學系
共同科目
人文教育研究中心(通識)
運動健康中心
語言中心
軍訓室
行政單位
招生專區
招生簡章與報名
申請入學專區
申請入學審查準備指引
圓夢學苑
學習介紹
學習成果
入學方式
就學諮詢Q&A
選擇華梵的十個理由
獎助學金專區
交通資訊
Collego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EN
網站導覽
搜尋
MORE
捐款資訊
校務資訊系統
新生
在校生
教職員
校友
搜尋
新聞活動
Announcement&News
首頁
新聞活動
校園焦點
:::
校園焦點
媒體報導
華梵導報
最新消息
活動快報
校友之光
防疫資訊
緬懷創辦人 華梵大學舉辦曉雲導師禪寂20週年紀念研討會
2024-10-15
秘書室媒體暨公關組
華梵大學董事長悟觀法師致詞。
華梵大學今(15)日隆重舉辦創辦人曉雲導師禪寂20週年紀念研討會,董事長悟觀法師致詞表示,曉雲導師為臺灣高教十年一創,臺灣萬萬不能少了華梵大學;校長李天任推崇導師畢生致力佛法與教育的融合,將慈悲、智慧深植學子心中;董事陳德華更肯定華梵是AI時代真正能將教育意義與價值發揚光大的大學,數年後再回頭看,「華梵一定是臺灣高教界非常閃亮的明珠!」
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導師禪寂二十週年紀念活動,師生與貴賓行三具足供養。
曉雲導師於2004年10月15日禪寂至今已屆20年,包括華梵大學董事仁華法師、李復甸、陳德華,與師生、貴賓共二百多人,15日齊聚覺照樓國際會議廳,參加由校覺室與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主辦的「曉雲導師禪寂20週年紀念研討會:佛法的生命意義與生命教育」,一起緬懷曉雲導師。
悟觀董事長於開幕式與主題演講致詞指出,曉雲導師十年一創,民國59年創辦蓮華學佛園,69年創辦華梵佛學研究所,79年進一步秉持儒佛與印度精神創辦華梵大學,在教育部、董事會與十方大德挹注護持下,以慈悲智慧之心撐起「覺之教育」理念,但她卻從不居功,直說華梵是集眾人勞心勞力、共同創作出來的艱鉅創作,「這就是菩薩精神」。
華梵大學董事長悟觀法師主題演講。
悟觀董事長說,現在科技時代,人文與科技並重的觀念傳遍全球,但曉雲導師34年前就已立下「人文與科技融匯,慈悲與智慧相生」的創校宗旨,可見其先知先覺,而人文與科技的融匯即需要仰賴「覺之教育」。
「所以華梵不能倒,台灣高教不可以也不能少了華梵大學!」悟觀董事長呼籲大家,今日在這裡不只心中有導師,更要心繫台灣高教,為自己的慧命、為台灣高教、為傳承創辦人的理念,一起精進努力。
華梵大學李天任校長致詞。
李天任校長也說,曉雲法師懷抱「覺之教育」的遠大理想,以79歲高齡創建華梵,成為台灣教育史上光輝的一頁,他一生堅持不懈的推動佛法與教育融合,將慈悲、智慧的理念深植於每一位華梵學子心中,讓學生不僅掌握專業知識,還能培養出仁愛、包容與智慧的精神。
他進一步表示,如今華梵大學在高教嚴苛的環境衝擊下,仍能屹立不搖,堅定辦學,正是由於將曉雲法師的教育熱忱與理念延續所致,未來她的精神將持續在華梵大學紮根成長,引領更多有志之士走向覺悟與智慧的道路。
華梵大學董事陳德華致詞。
民國72年即進入教育部服務超過30年的前教育部政次陳德華董事指出,74年政府重新開放民間籌辦私立大學,當時華梵即是首批遞件申請的學校之一,他審視所有申請案件,發現對於教育理念最清楚的就只有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導師。
陳德華語重心長的說,曉雲導師不是為了個人或企業謀取利益,而是真正為了傳播教育的意義與價值而興學,對比現在國內教育越來越工具化,注重的只有教育的經濟效益,教育本身的意義與價值正在逐漸迷失,大家更應思考在AI時代下,高教應扮演何種角色?
陳德華表示,台灣的大學很多,真正能將教育意義與價值發揚光大的就只有「覺之教育」,這也是當前高教最迫切需要的內涵;而在台灣現行教育體制下,堅持辦一所像華梵這樣小而精緻的大學並不容易,相信數年之後眾人回顧歷史,一定會發現華梵是台灣高教界非常閃亮的明珠!
蓮園畢業生如慧法師致詞。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的曉雲導師禪寂20週年紀念研討會來了一位貴賓,是蓮華學佛園第四屆畢業校友如慧法師,她專程從加拿大的道場趕回來參加研討,讓悟觀董事長非常感動,特別請她上台發表感言。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許宗興教授發表論文。
憶起過往學生時期向曉雲導師學習的種種,如慧法師滿懷感激的說,台灣佛教早年受日本統治影響,有如一盤散沙,百廢待舉,直到曉雲導師於59年創辦蓮華學佛園,台灣才真正出現一代高僧,為培育僧才、續佛慧命的佛教復興大業注入一股力量。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冀劍制教授發表論文。
如慧法師感性的說,曉雲導師課堂上有句話,至今仍一直縈繞在她耳際久久不忘,那就是「我要小虎,不要大貓」;因為小虎可以慢慢養成威力勇猛的大虎,但大貓永遠就只是隻大貓,以此鼓勵大家發菩提心,為佛教正法常住。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高柏園所長擔任主持人。
另外一句讓如慧法師印象深刻的話語,則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但「不做大錯特錯」!當時同學們都不懂為什麼不是「不做不錯」?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導師是為了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體驗修行,從錯誤中開發智慧,才說此語,真的是用心良苦。
如慧法師說,曉雲導師大無畏的精神深深影響許多人,希望華梵大學能將「覺之教育」發揚光大,導師精神永存人間。
研討會論壇活動,左起: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高柏園所長、李天任校長、人文與藝術學院黃智陽院長與主持人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冀劍制教授。
「曉雲導師禪寂20週年紀念研討會」以曉雲導師著名的詩作「茫茫天宇霧漫漫,無限悲歡在人間;此生此世甘甜苦,都是醍醐順口嚐」為初心,邀請冀劍制、許宗興、高柏園、簡江儒、吳幸姬等學者以及東研所博士生,進行論文發表或主持,一起探索佛法的生命意義與生命教育,希望可以進一步發掘未知的真理,協助每一個人邁向佛學開拓出來的人生大道。
主辦單位並用心製播三部由悟觀董事長與東研所冀劍制教授撰稿、東研所博士生剪輯製作的紀念影片,緬懷曉雲導師精彩的一生,成為研討會吸睛的亮點。
人文與藝術學院黃智陽院長介紹曉雲導師作品。
尤其導師於民國34年所寫、收錄於著作《語絲》中的文章〈人生是一幅圖畫〉,除了成為其中一支影片主題,也是下午論壇的討論焦點,由與談人李天任校長、人文與藝術學院黃智陽院長、佛教學院高柏園院長,針對「曉雲導師心中理想人生的那幅圖畫」主題各抒己見。
曉雲導師在花都巴黎寰宇周行時留下耐人尋味的獨特作品〈戲世圖〉。
黃智陽院長更與觀眾分享1957年曉雲導師45歲夏天,在花都巴黎寰宇周行時留下耐人尋味的獨特作品〈戲世圖〉,而隔年導師就落髮出家,以此作品透露出導師以非常歡喜發宏願的心境,迎向即將到來的出家生命歷程,青年正盛卻已立志度世修行的法喜,令人動容。
研討會最後頒發〈人生是一幅圖畫〉讀後心得獎,為一整日的曉雲導師禪寂20週年紀念活動劃下圓滿句點。
參與曉雲導師禪寂二十週年紀念活動的師生與貴賓大合照。
Top